
然而卻是這樣政治不正確的體質讓我心喜,《Marie Antoinette》提供了一種少女派的小歷史,混搭古典與搖滾樂,遙想宮廷生活種種的百無聊賴。開場瑪麗邊試鞋邊淺嚐蛋糕的鏡頭承接了觀眾對瑪麗皇后最著名的印象與想像,接連登場的各色華服,假髮,緞鞋,甜點以及最重要的場景---凡爾賽宮層層包裹著年少的瑪麗皇后,不提宮庭生活的繁文縟節,嚴密包裹的物質生活中我們看見瑪麗只能藉助輪番豋場的各式寵物狗,偽農家田園生活;以及成為母親(去除政治因素而就身體經驗而言)得到紓解。
片中不無矯飾與矯情的成分在,譬如說影片後半溫文得不真實的路易十六,或是瑪麗在花園中誦讀盧梭文句而眾女伴皆昏昏欲睡,然而我相信身兼編導的Coppola不在乎這些,她只想拍下瑪麗皇后與女伴冶遊的寫意舒暢,或是扮演瑪麗皇后的女演員Dunst在澡間蒼白陰鬱的小臉,或是那幕瑪麗身穿鵝黃布料繡著淡雅花草,而牆上繪著濃烈的金色花草圖樣,瑪麗收到嚴厲家書,倚著牆的小小身影幾乎溶到華麗壁紙裡;宮牆幾乎要把瑪麗給吃了。或許是因為Coppola在乎的也只是這些少女的脆弱時刻,不管是僅看過劇照的《The Virgin Suicides》,或是《Lost in Translation》,乃至於本片《Marie Antoinette》,她拍攝的始終是迷惘的少女們哪;那些還沒來得及長大就死去的少女,不情不願長大的少女,或是從少女變成少婦但混得太差不討喜而被抓去砍頭的少女。明明看似平淡無奇卻又驚心動魄的少女時光呀,怎能不把她從種種歷史裡挑揀出來,就算被說小鼻子小眼睛,也要專心一志的說。
圖片來源:
http://www.thedessertcourse.com/marieantoinette.htm
片中不無矯飾與矯情的成分在,譬如說影片後半溫文得不真實的路易十六,或是瑪麗在花園中誦讀盧梭文句而眾女伴皆昏昏欲睡,然而我相信身兼編導的Coppola不在乎這些,她只想拍下瑪麗皇后與女伴冶遊的寫意舒暢,或是扮演瑪麗皇后的女演員Dunst在澡間蒼白陰鬱的小臉,或是那幕瑪麗身穿鵝黃布料繡著淡雅花草,而牆上繪著濃烈的金色花草圖樣,瑪麗收到嚴厲家書,倚著牆的小小身影幾乎溶到華麗壁紙裡;宮牆幾乎要把瑪麗給吃了。或許是因為Coppola在乎的也只是這些少女的脆弱時刻,不管是僅看過劇照的《The Virgin Suicides》,或是《Lost in Translation》,乃至於本片《Marie Antoinette》,她拍攝的始終是迷惘的少女們哪;那些還沒來得及長大就死去的少女,不情不願長大的少女,或是從少女變成少婦但混得太差不討喜而被抓去砍頭的少女。明明看似平淡無奇卻又驚心動魄的少女時光呀,怎能不把她從種種歷史裡挑揀出來,就算被說小鼻子小眼睛,也要專心一志的說。
圖片來源:
http://www.thedessertcourse.com/marieantoinette.htm